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今日热门!郑大一附院全力统筹推进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来源:大河微医    时间:2023-01-31 18:34:10

近一时期,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和调整,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的工作要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坚持全院一盘棋,统筹谋划、多措并举、精准救治、极限运转,全力以赴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

统筹谋划 扩容增效

去年12月中旬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入院就诊患者数量在短时出现大幅增长,同时新冠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增多。

为全面提升我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积极应对新冠疫情防控过渡期急救与重症资源紧缺局面,医院快速成立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综合救治专家组、人力资源调配组、物资保障组,在各院区疫情防控专班的指导下统筹做好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资料图】

组建医疗救治专家团队,组织全员参与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在医护人员减员严重的情况下,采取人员调动、重组、动态排班等多种方式保障重症患者救治需求。通过转化重症床位,把专科重症调整为综合重症病区,并且积极扩充重症床位,不折不扣做到“防重症、强救治、降死亡”。

在完成床位资源储备的同时,医院加大后勤保障力度,及时采购高流量吸氧装置,调配全院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支持设备,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维护。药学部在抗新冠药品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采购渠道,全力保障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救治药物供给,满足各病区患者救治需求。

诊疗救治过程中,充分落实多学科会诊(MDT)制度与监督机制,集中相关学科专家组,下沉到科室,每天进行医疗病例讨论。对医务人员启动相关培训,重点组织学习呼吸机,经鼻高流量仪的使用,新冠肺炎呼吸衰竭的药物治疗、无创呼吸支持技术,危重症新冠肺炎综合救治等,不断提升重症医学救治服务能力。

全力收治 精准施救

“除了常规治疗新冠的药物应用,俯卧位通气是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每天都要密切关注,保证患者进行俯卧位的时间。”这是综合ICU主任孙同文教授查房时最常说的话。

82岁的田女士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抗病毒、抗炎等治疗后患者病情持续进展,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面罩吸氧的情况下,氧饱和度也只有63%,随后紧急转入综合ICU。

孙同文主任带领王海旭副主任医师等立即查看患者,果断使用经口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并继续给予抗病毒,抗炎等药物治疗。

患者体格较肥胖,俯卧位通气时需6名医护人员才能将患者安全、平稳地翻过来。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随后脱离呼吸机支持,意识好转后给予拔除气管插管,老人终于平稳熬过这一生死大关,现正在康复治疗中。

新冠高峰期间,绝大部分患者都需进行俯卧位通气,对医护的体力要求极高。

重症患者几乎都没有行动能力,再加上每位患者身上都连着各种治疗仪器和输液泵,所以每次俯卧位治疗都需要大量人力。

每天医护人员都要为这些重症患者逐一实施俯卧位治疗,几个小时后,再把这些病人翻回正常体位。

惊心动魄、争分夺秒的抢救故事在综合ICU病房接连上演,在综合ICU孙同文主任的带领下,综合ICU的医务人员严阵以待,为危重患者的救治闯出了一道再获新生的希望之路。

保治疗、救重症,为急危重症病例建立科学、精准的多学科诊疗方案,努力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一度成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工作的主要目标。

生命至上 敬业奉献

和急诊的嘈杂相比,重症医学科显得有些平静。

不过,在这平静的背后,却是更为严酷的无声的战斗,他们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

医护人员要24小时值守在病床旁,随时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他们每天还要为患者擦洗身体,换床单,确保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

这样繁重的高强度治疗和护理工作,在综合ICU里是每天的常态。

科室长期满负荷运转,急危重症病人多、病情重,综合ICU的医护人员相继感染。

因为重症高强度的特殊工作性质,孙同文主任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务必按照身体情况量力而行,不硬撑、不强迫,自愿上岗,症状严重、高热不退一定要休息、服药治疗。

但他们从未停下救治的脚步,争分夺秒克服一切困难,奋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用自己的负重前行守护万家平安。

疫情无情,人有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护人员始终牢记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默默守护着广大患者。正是因为有这些医护人员的付出,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度过“阳”关的道路上走得踏实又放心。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